当前位置:知识百科 > 正文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_"今宵酒醒何处

更新时间:2025-01-16 03:42 阅读量:53266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是什么意思?

谁知小编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解释

"今宵"两句设想今夜酒醒之后,只见晓风残月的杨柳岸,不见心上人的凄凉寂寞.虽是虚拟,但写得情景交融,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虚景实写,明写景,暗写情,名句绝妙. 晓风残月,设想酒醒后岸边之景.这里,"晓风残月"更是依依惜别之情.作者组合了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入词,酿造意境,增添了抒情色彩,渲染了浓烈的气氛,更能展现出微妙的心理活动,挑动读者的心弦.试想,今夜酒醒之时,不见心上之人,只对着岸上的杨柳,晓风轻拂,残月如钩,这情景该是多么令人伤情?无怪有人以此句来代表柳词,就在于它集中了足以触动离愁的意象来淋漓尽致地表现这种无法排遣的愁怀.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赏析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写酒醒后的心境,也是他飘泊江湖的感受。这两句妙就妙在用景写情,真正做到"景语即情语"。"柳"、"留"谐音,写难留的离情;晓风凄冷,写别后的寒心;残月破碎,写今后难圆之意。这几句景语,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充分、真切,创造出一种特有的意境。难怪它为人称道,成为名句。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出自哪里

【出处】: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写酒醒后的心境,也是他飘泊江湖的感受。这两句妙就妙在用景写情,真正做到"景语即情语"。"柳"、"留"谐音,写难留的离情;晓风凄冷,写别后的寒心;残月破碎,写此后难圆之意。这几句景语,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充分、真切,创造出一种特有的意境。难怪它为人称道,成为名句。

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字耆卿,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什么意思

你必须和后面的诗句联系起来看。 后面的是: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所以,意思应该是,独饮于杨柳河岸,残月犹住,晓风微渡。本是风光无限好,奈何身旁无你,这千种风情也无味了

兰格百科网分享"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全诗~

雨霖铃①

【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②初歇。都门帐饮③无绪,留恋处,④兰舟催发。⑤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⑥ 念去去千里烟波,⑦暮霭沉沉楚天阔。⑧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⑨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⑩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堤,晓风残月。全诗以及解释?

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上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这与同样表现离情别绪但出之以比兴的唐五代小令是情趣不同的。北宋时柳词不但都下传唱,甚至远及西夏,"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避暑录话>>)。柳词盛行于市井巷陌,同他这种明白晓畅、情事俱显的词风不无关系。下片述怀,承"念"字而来,设想别后情景。刘熙载<<艺概>>卷四:"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酲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确实,"今宵"二句之所以被推为名句,不仅在于虚中有实,虚景实写,更因为以景"染"情、融情入景。"今宵酒醒何处",遥接上片"帐饮",足见虽然"无绪"却仍借酒浇愁以致沉醉;"杨柳岸、晓风残月",则集中了一系列极易触动离愁的意象,创造出一个凄清冷落的怀人境界。"此去"以下,以情会景,放笔直写,不嫌重拙,由"今宵"

想到"经年",由"千里烟波"想到"千种风情",由"无语凝噎"想到"更与何人说",回环往复又一气贯注地抒写了"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不尽愁思。

宋人论词往往有雅俗之辨,柳词一向被判为"俗曲"。此词上片中的"执手相看泪眼"等语,确实浅近俚俗,近于秦楼楚馆之曲。但下片虚实相间,情景相生,足以与其他著名的"雅词"相比,因此堪称俗不伤雅,雅不避俗。